宋海峰
宋海峰, 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原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特殊环境组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 候任技术执委会主席、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会理事、 中国生物分析学会(CBF)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新药审评中心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军队新药审评专家。广西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研究,致力于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先后承担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军队指令性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定向择优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定向委托课题、北京市科技专项课题等项目近20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编写生物技术药物专著4部,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准确把握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技术瓶颈问题,从生物分析(BA)入手,创造性研发出多项首创或独有技术,建立了涵盖蛋白/多肽/寡肽、单抗及其衍生物、基因治疗及寡核酸、细胞治疗等全部生物药物类型的BA技术集,成功跨越生物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毒)代动力学研究、免疫原性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关键技术壁垒。加强技术体系的平台化、集成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建成国内首个符合FDA/EMA规范并通过CNAS认证的大分子药物BA平台。作为我国CDE新药审评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评审的新药申报项目100余项,牵头起草多项国家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行业规范,对我国生物药物研发起到了重要的学术引领与行业支持作用。
2014年起,承担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在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打通了蛋白质药物研发产业链上、下游,贯穿了药物发现、概念验证、工艺放大与中试(GMP)、药学与质量研究、生物分析(CNAS)、药物临床前评价(GLP)、临床转化研究(第三方临检)等一系列技术平台,将工程中心建设成为生物技术药物一站式研究、开发与转化平台。
此外,紧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关注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建成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产品GMP生产及检验基地。形成了我国大规模的区域性、闭合型、一站式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产业链集成平台,为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转化及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关键技术支撑。2017年,工程中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迄今,工程中心已发现近50个新型治疗或诊断靶点,培育了近30个体外诊断试剂品种与9个新药品种,先后完成超过400个新药品种多临床前与临床研究,其中,多个项目已在美、澳、韩等国家进入临床研究,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