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2020-04-09

北京国际生物分析应用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中国北京 - 2016年1月15~16日.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分析协会(CBF)以及北京正旦国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军科正源(北京)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生物分析应用学术论坛:从药物研发到精准医疗 在北京凤凰工程梧桐苑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论坛主要聚焦生物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展示了新技术的发展,新经验的分享。为国内外学者提供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平台,以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共促学科发展。本届论坛获得了国内的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医院的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国外多位华人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并给予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军事医学科学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正旦国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海峰主持。他指出:生物分析作为药理学物质基础研究的技术支撑,在医药学进步的历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去年开始精准医疗的一系列方针及国家政策为生物分析开辟了更广阔、更深远的应用蓝海。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分析、药物监测、生物分析领域新技术的加盟与应用,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并介绍了特邀嘉宾:
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 孙岩松副部长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振清教授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窦桂芳教授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程远国教授
中国生物分析学会主席、军科正源(北京)药物研究有限公司CEO 汤晓东博士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朱明社博士
美国ASKGene研究所 卢建丰博士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圣安东尼医学中心 王敏博士
美国Molecular Testing Labs 莫维克博士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李桦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江骥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胡蓓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李燕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张金兰教授
北京大学 姜长涛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章国良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魏敏吉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张相林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姜宏梁教授
药明康德 李冬蓓博士
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孙岩松副部长做了领导致辞,他指出:



来自于AskGene Pharma Inc. 首席执行官兼江苏奥赛康研究院副院长 卢建丰博士介绍了PK/PD以及生物分析在生物药物开发中的驱动性作用。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在分析以及PK/PD方面的差异 ,生物药的PK,PK/PD和免疫原性特点以及一些实际案例的具体阐述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相林,介绍了治疗药物监测面临的分析技术机遇,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个体化药学的分析基础以及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首席科学家 朱明社教授就药物分析在美国新药研发中是如何布局和运作的、药物分析在中美之间的主要差异在哪里以及如何发展和应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用于新药研发的药物分析方法和策略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
 
 来自药明康德生物分析服务部高级总监李冬蓓博士介绍了自动化方法在免疫分析研究中应用,包括了临床前及临床的免疫分析,以具体实例展开介绍。
 
上海美雅珂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CEO胡朝红博士介绍了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质量分析,包括ADC药物的开发历程 、优势 、作用机理 、药物的复杂性以及其质量分析以及欧美的法规要求 并且就Adcetris, Kadcyla (T-DM1)临床结果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教授在大会上主要介绍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式的探索包括中药药代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中药体内药效物质发现和鉴定策略研究以及采用组学的思路运用到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
 


来自Waters公司小分子药物市场部高级经理黄静女士提到了目前CFDA对于开展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一系列公告所带来的挑战,Waters UNIFI分析平台合规性从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到数据安全、设备运行及验证维护一系列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应对严格的法规要求。并且还能很好的进行多肽、蛋白的分析方法开发和检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李燕教授介绍了新型 S1PR1 受体激动剂艾托莫德的整个代谢特征

以及生物转化相关机制。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学院的董立厚博士为大家分享的是ADC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策略及方法的探讨。 


莫维克博士是临床生物化学学会会士、美国分子诊断实验室技术总监、美国Unitegen公司创始人,他分享的题目是《大规模遗传药理学临床检验之结果分析与启示》,介绍了精准医疗的概念,不同人种的个性化差异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必要性,遗传药理学的临床指导意义等。 




来自协和医院的胡蓓教授介绍了从体外、临床前到早期临床的PK预测,如何利用非临床数据指导I期临床研究的设计,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如何从临床前实验数据指导临床实验,让大家获益匪浅。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圣安东尼医学中心的王敏博士介绍了遗传药理学与美国临床关系与进展。他指出精准医疗有几个方向:发展药物遗传/基因组学,用药和剂量因人而异;探索新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建立其它多种疾病精准医学的科学基础, 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精神疾病等。 


中国生物分析学会(CBF)主席 、军科正源(北京)药物研究有限责任公司CEO汤晓冬博士介绍了关于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分析的评价方法。以美国FDA的研究实例作为研究经验分享给大家。

来自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郭怀祖博士进行了英孚利昔单抗生物分析方法成功案例分享,英孚利昔为第一个FDA批准的抗TNFα单抗类药物,郭博士在报告中系统的介绍了整个生物分析的研究过程,从结构分析到分析方法的开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姜宏梁教授分享的专题是不稳定小分子药物生物分析的挑战及解决策略,系统的展现了相关挑战的解决思路。 


来自于Waters公司的实验室经理谭晓杰博士介绍的是代谢组学数据的快速准确挖掘和最新技术进展,介绍了Waters公司从前处理SPE平台到超高效色谱分析平台、离子源包括成像技术(DESI)和电子刀(REIMS)、飞行时间质谱(具有淌度功能和MSE同时获取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功能)以及组学软件Progenesis QI平台的技术领先与技术突破以及整套组学研究的系统解决方案。 

军科正源(北京)药物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的谢新遥博士介绍的是基于LBA平台检测食蟹猴血清中受试药物mAb B免疫原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免疫原性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免疫原性研究的挑战、生物药物研发过程中免疫原性研究策略以及免疫原性研究流程与方法学验证,并且通过实际案例来介绍抗药性抗体检测以及中和性抗体检测方法。 

论坛闭幕式由CBF主席汤晓冬博士主持,他说到回想几年前国内对生物分析应用还认识不到位,直到出国学习后才了解到生物分析同时也涵盖毒理分析。从第一届大会至今日第二届大会的顺利召开,科研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获得杰出的工作成果。感谢来参会的各位专家、领导以及学者们,另外还要感谢参与大会筹办工作的各位正旦国际及军科正源的志愿者们以及Waters公司工作人员对本届大会的辛勤付出。希望明年的此时此地我们在下一届大会再相聚、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收藏